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公益的修炼-从优秀到卓越

中国公益的修炼-从优秀到卓越

作者:刘选国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时间:暂无
开本: 24cm 页数: 382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7.6(7.0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公益的修炼-从优秀到卓越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731968
  • 条形码:9787511731968 ; 978-7-5117-3196-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公益的修炼-从优秀到卓越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名专业公益慈善理论专家从中国青基会到中国红基会十多年公益历程的实践、创新和思辨之作。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年关于基金会、社会公益慈善组织建设的分析、评介和实践体会的66篇文章,全书分为“反思与批判”“学习和镜鉴”“钩沉与传沉”“发展和创新”四大部分。其中关于中国基金会的反思批判和发展创新两部分的文章,多是作者任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和副理事长的工作体会,既有一个行动者的反思,又有热烈的感情倾注,也有冷峻的思想剖析。而关于境外慈善机构的评介与中国慈善传统的分析有域外慈济、救世军、洛克菲勒基金会等公益模式的学习与分享,有中国红基会跨越式发展和改革创新的记录与思考,有公益筹资、项目管理、公开透明、项目评估等技能技巧的总结和提炼,更多是来自于阅读与思考。

中国公益的修炼-从优秀到卓越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年关于基金会、社会公益慈善组织建设的分析、评介和实践体会的66篇文章, 全书分为“反思与批判”“学习和镜鉴”“钩沉与传沉”“发展和创新”四大部分。

中国公益的修炼-从优秀到卓越 目录

“伟大”是从伟大出发点的出发 《中国公益的修炼——从优秀到卓越》序 1 一、反思与批判 中国基金会离伟大还有多遥远? 3 遭遇郭美美之后我们该有哪些长进 8 慈善机构要长于“扬善”还需勇于“抑恶” 12 陈光标式慈善给中国慈善界的警示 15 爱心更需要呵护 19 发展中国慈善需要宽容 23 有罪推定不是慈善的良药 26 起诉维权才是中国红十字会重塑品牌的正途 29 面对诽谤就是要坚决战斗 32 戾气泄向公益将消弭社会正能量 36 援疆社会组织可有更多作为 39 从国际红十字评估标准看中国公益组织的不足 42 中国慈善税收政策激励不足及改进方向探讨 46 尽快开征遗产税,进一步促进中国慈善事业发展 60 慈善税收政策还需更大优惠 65 二、学习和镜鉴 伟大的基金会是如何炼成的? ——读马秋莎《改变中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华百年》 69 新西兰、澳大利亚红十字会的筹款模式 73 厘清国际人道法渊源和法理的经典之作 ——读弗朗索瓦·比尼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保护战争受难者》 76 美国政府关门与社会变革 83 从美国救灾联盟看中国 4·20 救灾联盟的未来 ——赴美学习思考之二 86 慈济基金会走向国际的启示 ——赴美学习思考之三 89 给上帝募款都在用新媒体 ——访美学习思考之四 92 公益救助不能只重温饱忘救心灵 ——赴美学习思考之五 95 从称谓看美国公益组织的治理理念 ——赴美学习思考之六 98 从救世军的演变看公益组织如何创新 ——赴美学习思考之七 101 一个公益评估报告如何推动现代医学革命 ——读乔尔·L. 弗雷施曼《基金会:美国的秘密》 104 从人道发现到红十字旗帜高扬 ——电影《亨利·杜南:十字上的红》观感 108 从台湾桃米社区看大陆公益组织灾后重建的不足 ——台湾社区营造及公益组织考察之一 112 一位台湾艺术家故乡社区营造的启迪 ——台湾社区营造及公益组织考察之二 116 台湾主妇联盟合作社的绿色消费运动 ——台湾社区营造及公益组织考察之三 120 信义房屋的企业社会责任创新 ——台湾社区营造及公益组织考察之四 124 西川社区的文化营造及其启示 ——台湾社区营造及公益组织考察之五 128 慈济公益的成功之道 ——台湾社区营造及公益组织考察之六 132 学习盖茨,补上中国公益项目评估短板 145 伦敦红十字国际筹款大会散记 149 中欧 NGO 的异同 ——一个 NGO 组织勇于承担人类责任的样本 156 第三次中欧社会论坛组长聚会巴黎日内瓦散记 165 云水书车:星云大师的公益创新 175 谁来拯救亚的斯亚贝巴十万流浪儿童? 179 三、钩沉与传承 清末汉口民间公益事业的国退民进及繁荣 ——读美国罗威廉《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和社区(1796—1895)》 185 明清以来中国慈善的繁荣溃败及复兴 ——读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时期的慈善组织》 191 宗教慈善的世俗化路径及当代复兴契机 ——读高鹏程《近代红十字会与红卍字会比较研究》 199 愚斋义庄:中国**个慈善信托的生与死 207 四、发展和创新 政府救助托底线公益组织需转型 215 艾伦的笑声 220 农村医疗,中国公益事业新的热点 222 表扬胡润制造财富阳光 227 专业细分推动中国公益前行 229 从发现资本精神到推动资本共享 ——读卢德之《让资本走向共享》 232 如何让慈善项目产生真正的影响 237 从认知盈余中发掘慈善的正能量 240 应用当代营销理论探索红十字筹款的可持续发展 242 从服务汶川地震捐方入手,培育红十字会可持续发展的捐赠资源 249 从数据看中国红基会的发展优势及改进方向 253 中国红基会的愿景及发展战略的思考 264 中国公募基金会筹资模式的发展和创新探析 275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抗震项目中的招标与监管 304 公益组织的社会监督机制创新 ——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为例 325 2008 汶川地震灾区七日纪行 345 穿越死亡之路走茂县 359 今夜我们在德令哈 366 马云西湖论善的豪与侠 370 迎接中国公益的黎明 ——《公益的历程——从优秀到卓越》后记 374
展开全部

中国公益的修炼-从优秀到卓越 相关资料

书中关于中国基金会的反思批判和发展创新两部分的文章,多是作者任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和副理事长的工作体会,一个行动者的反思,有热烈的感情倾注,也有冷峻的思想剖析。而关于境外慈善机构的评介与中国慈善传统的分析,有的源自于他的实地考察,更多是来自于阅读与思考。作者对这方面书籍的阅读之广,思考之深,落笔之勤,不仅让我深为敬佩,也确实在国内基金会一线领导者中所罕见。这部分文章,对于慈善公益事业的从业者和对社会发展、治理有关注的读者,尤其具有启发作用。 ——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 陈越光 选国这本文集记录了他十多年公益历程的行动和思考,有创新发展中项目设计、公益筹款、社会监督、机构治理方面的经验总结,危机应对中的思考,有对近年中国公益热点问题的讨论发声,对境外公益组织模式的学习推介,还对中国传统慈善的挖掘发现,都值得公益同行认真阅读和借鉴。他提出“中国基金会离伟大还有多遥远”?更是需要中国公益界思考的问题。 ——希望工程创始人、南都基金会理事长 徐永光 选国兄是从实战中成长起来的慈善理论家,是一位既肯于脚踏实地,又善于仰望星空的行业先锋。在本书中,他以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深邃的时空洞察,展现了对中国基金会发展之道、之势、之术的思索与体悟,这不仅是他个人的研究心得,也是中国公益慈善行业发展的重要文献与理论成果,期待选国兄有更多成果呈现给我们,也期待中国有更多像他一样的公益精英涌现。 ——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弘康人寿董事长 卢德之
选国新著《公益黎明》,既是他长期从事公益慈善实践的理论升华,更是中国公益慈善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书中文章探索和总结了公益项目设计、筹款、传播、机构治理与社会监督等多方面的经验,借鉴推介了洛克菲勒、慈济等多个域外先进公益机构的模式,并提出中国基金会如何实现伟大的话题和愿景,为我国公益事业发展的知识宝库中又添了一份珍贵的文献。愿选国的著作,开启公益领军人物动笔写作、记录与思考公益时代的先河。 ——中国公益研究院、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院长 王振耀教授 刘选国先生的书,可以理解为一个人思考了很久才开始说话。做公益慈善的人话题无非激动、抒情、委曲、忿怒等等。选国先生选择了理性。这份理性是出于对职业的尊重,也是对职业运行方式与现实磨合的仔细观察,更是对职业前景的执着追求和眷恋。同是天涯热心人,书中的感受亲切入微直抵人心。掩卷静思,选国先生的思考真是替这一拨儿公益人出面,风雨兼程路漫漫,我们总该知道自己从哪里出发到哪里去。 ——著名主持人、永源基金会理事长 崔永元 炎热的京城有熬日子之感,但速读选国《公益黎明》新著,犹如一丝清风,感到清凉和舒畅。本书叙述到位,科学剖析,专业评说和可读性强值得一读和学習。其关键词包括公益慈善组织的治理反思、规范管理、透明开放、社会创新和行业自律,同时又倡导政府立法,政策支持和体制改革,呼吁跨域合作,社会协同和国际合作。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黄浩明 这是一本公益践行者进行思考的书。作者的问题意识,以及对公益实践的感悟、对公益经验的汲取,可以使读者从理论到实践的不同层面获益。 ——北师大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原院长 张秀兰

中国公益的修炼-从优秀到卓越 作者简介

刘选国,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理事长。先后毕业于黄冈师专、华中师大、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长江商学院EMBA,当过中学教师、公务员、国企和企业高管;1999年开始进入公益行业,历任中国青基会社文委项目部副主任、主任;中国红基会部长、副秘书长、秘书长,2012年7月起任副理事长。兼任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理事、中国慈善联合会理事、中慈联救灾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基金会中心网理事、《中国慈善家》杂志编委、长江商学院公益委员等。近年在全国性报刊发表公益类论文、时评、书评百余篇,关注领域包括公益筹款、传统慈善、基金会治理、红十字运动等,在《新华每日电讯》和《公益时报》开设有“胡同深处”专栏和公益时评专栏。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