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的地震预报

中国的地震预报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8-01
开本: 32开 页数: 223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7.7(7.3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的地震预报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8750965
  • 条形码:9787508750965 ; 978-7-5087-5096-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的地震预报 本书特色

《中国的地震预报》是作者尾池和夫上世纪70年代多次来华考察学习中国的地震预报经验时根据获得的数据资料整理而成。作者通过对70年代末中国发生的几个典型大地震的介绍,记录了我国地震预报预防的真实状况以及我国地震事业的发展。作为日本著名的地震专家,作者在真诚学习中国地震预报的经验,对大地震预报的可能性、效果有所思考的同时,也提出了地震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地震前兆现象的复杂性。

中国的地震预报 内容简介

  尾池和夫先生是日本著名的地震专家,上世纪70年代曾多次来华考察,学习中国的地震预报经验。  《中国的地震预报》介绍了上世纪70年代中国几个典型大地震的情况,记录了当时我国地震预报预防的真实状况。在书中,作者通过对中日两国地震预报数据资料的比较和分析,探讨了地震前兆现象的复杂性,对大地震预报的可能性及效果进行了思考,同时也提出了地震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现今我国的地震研究工作仍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中国的地震预报 目录

前言
一 大地震预测、预报、预防的实例
海城地震——世界上首次成功预报大地震
邢台地震**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避难大地震发生
龙陵地震——地震多发地带的预报
云南省地震事业的构建地震工作会战指挥部
大震前一年大震前半年震前一个月 震前半个月
震前四天震前天避难警报
唐山地震——临震预报失败的教训
华北地区的地震形势中期预报短期预报震灾预防
大地震临震前唐山大地震宝贵的经验
松潘、平武地震——以预防为主
连续发生的大地震地震预报机构的建立中期预报
短期预报临震警报另一个警报
盐源、宁蒗地震——群测群防
频繁的地震活动小地震的发生预报观测的诀窍
临震预报的传达

二 大地震预报的四个阶段
地震趋势会商会
长期预报与重点监视地区
全国会议的结论长期预报的根据活断层与地震
地震活动的迁移地震活动空区重点监视
中期预报的效果
中期前兆信号地震活动性应力场的变化
地形变地下水中期预报
短期预报与震灾预防
短期前兆信号地震活动性地电阻率地形变的突变
地下水异常异常现象的分布短期预报预报的传达
抗震救灾
临震预报与避难
迅速敏捷的判断中小地震的经验大地震的临震现象
地电流地形变前震地下水宏观异常现象警报与避难
大地震发生后
一方受灾,八方支援春节的饺子开滦煤矿
抗震救灾大地震后的预报
地震预报的问题要点

三 地震事业
地震的历史
*早的地震仪地震史新丰江水库地震邢台地震
国家地震局
成立组织职能
地球物理研究所
沿革研究所的工作工作人员
其他地震预报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
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地质大队
地震预报的观测网与机构
地震基准台地震台与地震站群测群防处
省地震局革命委员会地震办公室
专群结合与土洋结合
“两条腿走路” 群众观测奖状
科学教育
北京大学人才培养群众教育
科学技术的发展
四个现代化全国科学大会24小时前的临震预报
文明的矛盾
参考文献
后记
译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的地震预报 节选

  《中国的地震预报》:  据统计,自公元前231年以来,东北地区平均30年才发生一次6级以上的地震。由此可以看出,华北、东北地区已进入了地震活跃期。  (二)分析活断层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我们可以知道郯城一庐江断裂带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几次大地震,其中*大的地震是1668年发生在临沂的8.5级地震。此断裂呈北北东走向,朝辽宁省方向延伸。此外1966年邢台地震之后,地震活动沿此断裂带向北北东方向移动的现象得到证实。  (三)根据野外地质调查结果知道,辽宁省南部及辽东半岛地区的主要断层且目前正在活动的活断层,特别是金州断层的活动异常活跃,营口、熊岳、金州、鸭绿江河口等地都曾发生过大地震。该地区*近不断发生3-4级的小地震,由此可以判断这个地区是地震发生可能性较高地区。  (四)水准测量的结果显示,*近十几年辽宁省东南部持续相对上升运动,西北部地势相对沉降。而营口附近是沉降运动的中心地带,从盖县至海城这条线来看,本地区上下变动量十分剧烈,由此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发生大的地震。  以上四点就是基于长期预报进行重点调查而得出的结论,特别是对以辽东半岛为中心的地区,开展了更为强有力的调查工作。自1973年下半年开始,地震预报工作进入第二阶段。到底几年之后才会发生地震?在辽宁省南部,特别是辽东半岛的哪个地区,将发生多大震级的地震?在本阶段的工作中,地震预报专家们必须对诸如此类的问题作出具体的解答。  为此,辽宁南部加强了各种大地震前兆现象的观测,增加了以地震台站为中心的地形变、地磁等流动观测,对可能出现中期或短期前兆现象的各项手段实施观测。要完成这些观测任务,仅靠地震专家和有限的观测仪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拥有高精度观测仪器的工厂、学校、国家机关等合作,设置观测点,构建捕捉地震前兆的密实观测网。在中国地震工作“专群结合”、“土洋结合”的大方针指引下,各地的地震预测预报工作蓬勃开展。  第二阶段  在省、市、县、人民公社等各级革委会和党的领导下,在相关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地震观测预报网迅速发展。截至1974年年中,观测预报网公布了几项重要观测结果。这些信息都显示,在辽宁南部以及辽东半岛地区,地壳变动急剧地转为活跃。以下四项是较突出的异常现象。  (一)位于金州断层南部的金县设置的短水准地形变观测站,监测到横跨断层间距58米的两点间的垂直变化量,自1973年9月至1974年6月为止的9个月中累计变化达到2.5毫米。这个数值与*近两年间的测定结果(平均年变化率0.11毫米)相比较,增长大于20倍。  (二)在旅大市(注:今大连市)进行的地磁绝对值观测结果显示,1974年5月22日的数值与1973年10月27日的数值相比,增加了21.5伽马。如此剧烈的增加,有可能显示了地壳内部应力场强度的剧烈变化。  (三)在位于辽东湾沿岸的几个验潮站中,观测到自1973年以来,海平面明显上升,*大的上升幅度达10毫米。  ……

中国的地震预报 作者简介

  尾池和夫,  京都造形艺术大学校长  京都大学第24任校长  京都大学理学博士  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日本地质公园委员会委员长  代表著作:  《中国的地震预报>  《日本地震列岛》  《进入活动期的地震列岛>  《活动构造带的文化》  《日本的地质公园——看·吃·学》  《日本列岛的巨大地震》  《四季的地球科学——日本列岛时空漫步》  《天地人》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