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广义城市学-城乡规划系统工程

广义城市学-城乡规划系统工程

出版社: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250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7.4(7.2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广义城市学-城乡规划系统工程 版权信息

广义城市学-城乡规划系统工程 本书特色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广义城市学:城乡规划系统工程》是遵照杰出科学家钱学森的建议和指导思想,并在其相关学说的基础上构建的关于宏观建筑学(城市科学)的技术科学层次的理论性著作。内容分为三部分:**篇“城市系统综述”,对城市系统(包括城乡一体化发展)从整体上进行分析;第二篇“城乡规划系统工程方法论”,探讨了处理城乡与社会系统(开放的特殊复杂巨系统)的系统科学方法;第三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城乡发展”,遵照钱学森的相关科学理论结合我国社会体制的特点,论述了我国城乡的发展及其优化途径。   本书对于在城乡发展与规划、建设、管理领域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冀能有所助益,并对在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领域对相关学科的拓展引起讨论会有所推动。

广义城市学-城乡规划系统工程 内容简介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广义城市学:城乡规划系统工程》是遵照杰出科学家钱学森的建议和指导思想,并在其相关学说的基础上构建的关于宏观建筑学(城市科学)的技术科学层次的理论性著作。内容分为三部分:**篇“城市系统综述”,对城市系统(包括城乡一体化发展)从整体上进行分析;第二篇“城乡规划系统工程方法论”,探讨了处理城乡与社会系统(开放的特殊复杂巨系统)的系统科学方法;第三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城乡发展”,遵照钱学森的相关科学理论结合我国社会体制的特点,论述了我国城乡的发展及其优化途径。  本书对于在城乡发展与规划、建设、管理领域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冀能有所助益,并对在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领域对相关学科的拓展引起讨论会有所推动。

广义城市学-城乡规划系统工程 目录

**篇 城市系统综论
第1章 城市的起源、本质和城市化
1.1 城市的起源
1.2 城市的本质
1.3 城市化
1.4 城市化发展程度的衡量
第2章 产业发展与人口分布的基本关系
2.1 人文地理学的相关理论
2.2 产业发展的规律
2.3 产业系统的各子系统及其间的关系、发展目标和环境
2.4 产业的空间分布
2.5 工业化浪潮的转移推进——雁阵模式
第3章 城市发展的规律
3.1 城乡不分-城乡对立和差别-城乡融合
3.2 产业发展-城市发展-产业发展
3.3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
3.4 小城市文明-大城市文明-小城镇文明
3.5 近、现代城市化发展的s型曲线(sigmoid):慢-快-慢
3.6 不平衡发展-渐趋于平衡-新的不平衡
3.7 分散-集聚-分散
3.8 自发性-条理性-自发性
3.9 理性-非理性-理性
3.10 个人机动性与社会有序性之间的互动
3.11 结语
〔附录〕roxy指数简介
第4章 城市发展的机制
4.1 工业化初期的农村推力与城市拉力
4.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机制和产业升级机制
4.3 基础设施与环保产业要求一定的集聚效益
4.4 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和公用设施的经济陸也要求集聚效益
4.5 现代化技术为城市的分散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4.6 经济社会的高度发达促使文明从点向面分布
4.7 结论
第5章 城市化系统发展的动力因素分析
5.1 决定城市发展形态趋向(集聚或分散)的动力因素
5.2 影响城市内部布局的动力因素
5.3 利益驱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第6章 城市发展的形态模式
6.1 城域发展的形态模式(代号u)
6.2 区域的城市化模式(代号r)
6.3 城域与区域城市化结构的相互关系
第7章 城市的结构
7.1 城市的职能结构
7.2 城市的经济结构
7.3 城市的社会结构
7.4 城市的人口结构
7.5 城市的空间结构
7.6 城市的有机结构
第8章 我国城市化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8.1 我国建国后的城市化进程概述
8.2 我国的农村城镇化运动
8.3 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分析和评论
8.4 我国城市化的基本特点
第9章 城乡发展对策基础
9.1 城乡发展的一体化与一元化
9.2 城市的规模及其有机形态模式
9.3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发展策略
9.4 居住形态的发展与住房政策
9.5 城市的精神风貌
第10章 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途径
10.1 开发新的城市利用空间
10.2 土地改造
10.3 土地管理
第11章 全球化与新经济时代的城市
11.1 全球化与新经济时代
11.2 面对信息化与全球化的城市理论
11.3 信息社会中的城市发展与对策
11.4 智能技术城市
11.5 全球化城市
11.6 帝国主义的全球化
第12章 现代理想城市
12.1 生态文明的曙光——城市的有机发展
12.2 生态城市
12.3 山水城市
第13章 城乡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3.1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经济学
13.2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回顾和特点
13.3 荒漠化土地的治理
13.4 水环境的治理
13.5 绿色增长模式
13.6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13.7 可持续发展的新文明观
第二篇 城乡规划系统工程方法论
第14章 城市系统的模型抽象
14.1 引论
14.2 城镇体系网络的等级规模分布模型
14.3 拉兹洛·巴拉巴斯-艾伯特无标度网络
14.4 加林-洛里模型
14.5 经济系统的均衡分析法
14.6 经济系统的复杂性研究
第15章 区域与城乡规划系统工程新方法探讨
15.1 引言
15.2 概论
15.3 社会系统与区域系统的优化、协调与制衡
15.4 社会系统与区域系统的能控性
15.5 社会系统的行为科学沙盘推演方法——利益博弈推演法(igim)
15.6 机会目标发展估计法(cgdem)
15.7 自上而下的系统整体建模
15.8 结语
第16章 城乡规划系统工程方法论探讨
16.1 引论
16.2 处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大成智慧工程方法
16.3 基于系统论分析与综合的系统工程科学方法
16.4 数学模型的构建
16.5 社会系统工程方法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16.6 社会系统从微观到宏观过渡的理论
16.7 社会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理论
16.8 城乡规划系统工程实施的初步设想
16.9 结论
第三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城乡发展
第17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
17.1 钱学森论社会主义建设
17.2 钱学森的沙产业理论
17.3 钱学森论知识密集型草产业
17.4 钱学森论第六次产业革命
第18章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城乡发展
18.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的特点
18.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调整的一个新阶段
18.3 社会主义中国城市化的优化途径——惠农式环境友好型城镇化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