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生态目的性与环境伦理-小人口原理-第3卷

生态目的性与环境伦理-小人口原理-第3卷

作者:原华荣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299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5.2(5.5折) 定价  ¥64.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生态目的性与环境伦理-小人口原理-第3卷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109781
  • 条形码:9787511109781 ; 978-7-5111-0978-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生态目的性与环境伦理-小人口原理-第3卷 本书特色

  原华荣编写的这本《“生态目的性”与环境伦理——“小人口”原理(第3卷)》是“小人口”原理的第3卷,共8章(第16章~第23章)。主要内容有:“能量法则”和临界不确定性,生态系统、生态原理、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生存适应和生命原理,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生命的维持与消亡;“生态目的性”、生物,人类的资源配置原则、生物平等/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地质灭绝与进化的“悖论”;进化的性质,双赢还是零和?生境冲突、人为灭绝和生命演化的危机;“文化适应”、人在本质上的外部性和反自然;生物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生态整体主义、道德权利,选择、“外在价值准则”和“颠覆性”的生态学:伦理的主体和尺度,自然“本善”、人性“本恶”,“天赋生存权”、生态义务权利“基石”和“生物圈伦理”。   《“生态目的性”与环境伦理——“小人口”原理(第3卷)》可供从事伦理学、历史学、人口学、人类学、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哲学,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计划生育等学科的教学、科研和相关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参考,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学生、研究生通识教育的教材,也可用作公众的高级科普读物。

生态目的性与环境伦理-小人口原理-第3卷 内容简介

《"生态目的性"与环境伦理:"小人口"原理(第3卷)》是“小人口”原理的第3卷,共8章(第16章~第23章)。主要内容有:“能量法则”和临界不确定性,生态系统、生态原理、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生存适应和生命原理,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生命的维持与消亡;“生态目的性”、生物,人类的资源配置原则、生物平等/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地质灭绝与进化的“悖论”;进化的性质,双赢还是零和?生境冲突、人为灭绝和生命演化的危机;“文化适应”、人在本质上的外部性和反自然;生物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生态整体主义、道德权利,选择、“外在价值准则”和“颠覆性”的生态学:伦理的主体和尺度,自然“本善”、人性“本恶”,“天赋生存权”、生态义务权利“基石”和“生物圈伦理”。

生态目的性与环境伦理-小人口原理-第3卷 目录

前言
本卷提要
16 “自然的秩序”
16.1 “能量法则”和临界不确定性
16.1.1 “正态分布”和“能量法则”
16.1.2 自组织和临界不确定性:“耗散”与“协同”
16.1.3 临界不确定性之源:“蝴蝶”与“网络”
16.2 生态系统
16.2.1 生态因子、营养和时空结构
16.2.2 能量流转和物质循环
16.2.3 群落演替与生态演替
16.3 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16.3.1 生态原理
16.3.2 种群的增长与调节
16.3.3 “饱和效应”与“生态链效应”
16.3.4 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抵抗力和恢复力
附录1:关于平衡
参考文献
17 生命原理
17.1 “生存适应”
17.1.1 生存原则和“生殖使命”
17.1.2 “生存适应”
17.1.3 “惰性原理”和“适应等价”
17.2 “适应”与“选择”
17.2.1 “获得性遗传”与“自然选择”
17.2.2 “人”成为人:“生存适应”还是“自然选择”?
17.2.3 环境的“各态历经”和生物进化的“预适应”
17.2.4 “选择”:自然无力承受的代价和进化难以逾越的障碍
17.3 生命原理
17.3.1 多样性、复杂性:“应答”和限制
17.3.2 “需要”:“节约”和“冗余”
17.3.3 “平衡原理”:自律、他律和“前限制”
17.4 生命的维持与消亡
17.4.1 协同演化
17.4.2 合作与竞争
17.4.3 海陆差异和生命的维持
17.4.4 物质循环的中断和生命的消亡
附录1:对地球生命的挑战
参考文献
18 “生态目的性”
18.1 退化与进化
18.1.1 两种时间箭头:退化与进化
18.1.2 “免费午餐”:“退化是进化之梯”
18.2 “生态目的性”
18.2.1 “自为目的性”和“自在目的性”
18.2.2 “生态目的性”
18.2.3 “生态目的性”的贯彻
18.3 资源的自然配置
18.3.1 资源的自然配置:“*小化”和差异利用
18.3.2 生态对策的“关联一限制”和数量规定
18.4 生物平等和“体能适应”
18.4.1 “种际平等”:“生态目的性”的规定
18.4.2 “小种群”和“短存活”:“代际平等”的保证
18.4.3 “伦理硬壳”:“种内平等”的守护神
18.4.4 “体能适应”与“生存智慧”
附录1:动物的智慧和英雄行为
附录2:植物的智慧
参考文献
19 人与自然
19.1 人与自然
19.1.1 “自然的进化”与“反自然的进化”
19.1.2 适应与和谐
19.1.3 “零和”还是“双赢”?
19.2 生境冲突
19.2.1 多样性危机
19.2.2 “阈空间”和“阈密度”
19.2.3 生境冲突和“斩首行动”
19.3 演化的危机
19.3.1 地质灭绝
19.3.2 人为灭绝
19.3.3 演化的危机
附录1:伦理的“困惑”
附录2:地质灭绝与生物进化的“悖论”
附录3:生物灭绝:“人为说”与“气候说”
附录4: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附录5:“拯救”生命的努力
附录6:人类消失后的地球
参考文献
20 人类的本质
20.1 人类的外部性
20.1.1 外部性的不同观点
20.1.2 外部性的边界和本质判断
20.1.3 生物界外部性的消解
20.1.4 人类在本质上的外部性
20.2 “文化适应”
20.2.1 “文化适应”:“驯化”与退化
20.2.2 “浮士德式”的交易
20.2.3 资源的人类配置:“全方位”和“*大化”
20.3 人类社会的不平等
20.3.1 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20.3.2 人类社会不平等的扩大
20.3.3 人类社会不平等的“画面”
20.4 人类的本质
20.4.1 “认识自己”
20.4.2 反自然:人类的本质
20.4.3 人类存在的理由
附录1:人与人的“双赢”和“社会和谐论”
附录2:人类的“原罪”
附录3:财富价值观的倒置
附录4:劳动与分配的“2080/8020规则”
附录5: “托夫勒一弗里德曼的神话”
参考文献
21 环境伦理
21.1 人类中心主义
21.1.1 人类中心主义
21.1.2 “人是自然的目的”
21.2 动物保护伦理和生物中心主义
21.2.1 动物保护伦理
21.2.2 “敬畏生命”
21.2.3 生物中心主义
21.3 生态中心主义
21.3.1 “自然价值论”
21.3.2 “深层生态学”
21.4 “大地伦理”
21.4.1 “大地伦理”
21.4.2 “生态学意识”
21.4.3 伦理责任和伦理教育
附录1:日本为何不顾声讨热衷捕鲸?
附录2:“丛林法则”与“社会达尔文主义”
参考文献
22 整体主义
22.1 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22.1.1 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22.1.2 生命之链、死亡之网
22.1.3 信息化、智能化的生态系统
22.2 生态整体主义和道德关系
22.2.1 分歧、论争和判断是与非的共同尺度
22.2.2 生态整体主义和道德关系
22.3 道德选择与道德权利
22.3.1 “性”、习得性和道德选择能力的获得
22.3.2 理性和道德选择能力:人类做错事的缘由
22.3.3 人类并不比动植物“智慧”
22.4 道德权利的“意蕴”和回应
22.4.1 道德权利的“意蕴”
22.4.2 回应:并非优越的理性和道德选择能力
22.5 个体权利的“恰当位置”
22.5.1 个体与整体
22.5.2 个体权利的“恰当位置”
22.5.3 “外在价值准则”
22.6 “颠覆性的”生态学
22.6.1 “生态学上的怪胎”
22.6.2 “颠覆性”的生态学
附录1:人类的“智慧”
附录2:人类和动物的道德心
参考文献
23 “生物圈伦理”
23.1 “*高伦理主体”和“*高伦理尺度”
23.1.1 人是生物圈“无缝之网”上的一个“节”吗?
23.1.2 “*高伦理主体”和,*高伦理尺度”
23.2 自然“本善”,人性“本恶”
23.2.1 善恶的行为和本质判断
23.2.2 自然“本善”
23.2.3 人性“本恶”
23.3 “天赋生存权”和“生态义务权利”
23.3.1 “天赋生存权”
23.3.2 “生态义务权利”——“天赋生存权”的基石
23.3.3 “生态义务权利”——对传统伦理观的“颠覆性”挑战
23.3.4 “道德披风”该为谁披上?
23.4 “生物圈伦理”
23.4.1 “生物圈伦理”
23.4.2 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23.4.3 “种内平等”、“代际平等”和“种际平等”的优先性
23.5 “伦理的规模危机”
23.5.1 “伦理的规模危机”
23.5.2 人类的伦理责任:缩减人口规模
附录1:受害者无权要求处死老虎
附录2:狗的礼赞
附录3:自然的故事与人类的故事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生态目的性与环境伦理-小人口原理-第3卷 作者简介

  原华荣,男,陕西蒲城人,196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理系。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环境与资源研究所)、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人口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申请)学科带头人, 《西北人口》(杂志)创办者。1980—1998年供职于兰州大学西北人口研究所。长期从事人地关系、环境伦理、可持续发展教学和研究工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