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认知中国-近代中国社会调查的人群聚类分析与研究

认知中国-近代中国社会调查的人群聚类分析与研究

作者:李志英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3-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460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0.9(5.5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认知中国-近代中国社会调查的人群聚类分析与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095839
  • 条形码:9787100095839 ; 978-7-100-09583-9
  • 装帧:6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认知中国-近代中国社会调查的人群聚类分析与研究 本书特色

《认知中国--近代中国社会调查的人群聚类分析与研究》由李志英、罗艳、傅奕群所著,本书所谓的社会调查取广义社会调查的概念,即所谓社会调查是指有目的地运用观察、访谈、问卷、统计等方法直接从社会生活中了解情况、收集事实和数据,并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加工分析和研究的活动。本书将从这样的概念定义出发,将凡是符合这样概念的社会调查均纳入研究视野内,并从人群聚类的角度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

认知中国-近代中国社会调查的人群聚类分析与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近世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之一种,是国内**部对近代中国的社会调查从人群聚类的角度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
本书将研究的视角定位在近代中国不同人群实施的社会调查上,对不同人群社会调查的特点、态度、内容、指向、宗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对大量社会调查的宏观观照和微观分析,本书认为,近代中国社会中具有一定文化水准的知识阶层——政府官员、各类学者、马克思主义者、企业家群体以及外国在华人员几乎都对社会调查怀有高度的信仰,并以极高的热情投入了社会调查。但是,他们社会调查的目的、宗旨并不一样,从而直接导致了调查样式、手段的差别。本书从社会环境、指导思想、人员素养的角度分析这些差别,指出了差异产生的深层原因,并从近代以来中国人价值观、认知观的变化给社会调查带来的重要影响进行了理论探讨。

认知中国-近代中国社会调查的人群聚类分析与研究 目录

绪论
**章 社会调查溯源及其在近代中国的出现
一、社会调查探源
二、西方现代社会调查的兴起与现代社会调查
在中国的产生
第二章 清末以来中国政府的社会调查
一、清政府预备立宪与大规模社会调查的开展
二、北洋政府巩固统治与社会调查
三、南京国民政府规模宏大的社会调查
四、民国时期政府调查论析
第三章 各类学者与社会调查
一、社会学学者群及其调查
二、其他学者的社会调查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调查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调查的理论和实践渊源
绪论
**章 社会调查溯源及其在近代中国的出现
一、社会调查探源
二、西方现代社会调查的兴起与现代社会调查
在中国的产生
第二章 清末以来中国政府的社会调查
一、清政府预备立宪与大规模社会调查的开展
二、北洋政府巩固统治与社会调查
三、南京国民政府规模宏大的社会调查
四、民国时期政府调查论析
第三章 各类学者与社会调查
一、社会学学者群及其调查
二、其他学者的社会调查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调查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调查的理论和实践渊源
二、马克思主义者社会调查的特点
三、调查研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基本工作方法
第五章 近代企业家群体与社会调查
一、民族工商企业家群体及其进行的社会调查
……
第六章 近代各类在华外国人的调查活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认知中国-近代中国社会调查的人群聚类分析与研究 作者简介

李志英,女,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代表作:《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多重考察》,商务印书馆2007年出版。另有《近代中国公司注册制度探源》、《外商在华公司的最初发展》、《民国时期范旭东企业集团的环境意识与实践》、《从清末民初社会调查的兴起看国人科学观念的升华》(与傅奕群合作)等论文多篇。
罗艳,女,北京昌平区委党校研究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代表作有论文:《近代买办与晚清民族保险业》、《新中国农业保险的演变》、《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实践的社会保险探析》,等。
傅奕群,女,北京出版社编辑,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代表作:《民国时期银行信用调查研究——1919-1937》,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