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鲁迅讲小说

鲁迅讲小说

作者:鲁迅
出版社:长征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0-01
所属丛书: 领导干部读经典
开本: 16 页数: 247 页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9.9(7.5折) 定价  ¥3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鲁迅讲小说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2043251
  • 条形码:9787802043251 ; 978-7-80204-325-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鲁迅讲小说 本书特色

《鲁迅讲小说》以《中国小说史略》为底本(根据1938年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印的《鲁迅全集》第九卷中《中国小说史略》翻印)。《中国小说史略》是我国**部小说专史,全书共28篇,叙述了中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始于神话与传说,迄于清末谴责小说,描画出一条脉络清晰的数千年中国小说“进行的线索”,言简意赅,评断允当,开创了中国小说学学科,是中国古代小说史方面*权威的著作。

鲁迅讲小说 内容简介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说:经典是那些正在重读的书,经典是常读常新的书。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代经典作品中蕴藏着富民强国的丰富智慧、众多值得汲取和反思的经验教训。民为贵、君为轻的治国理念和民本思想,清正廉洁、克勤克俭的为官之道,允公允能、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如临如履、朽索驭马的防腐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精忠报国、捐躯济危的民族大义,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气节操守,自强不息、精进向上的积极人生,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求是精神,温良恭俭、己欲达而达人的人间关爱,厚德载物、不涓细流的博大胸襟,等等,对领导干部有着重要的镜鉴和启迪作用。
《领导干部读经典》**辑辑选民国人文精粹,囊括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蔡元培、鲁迅、朱自清、郑振铎、吕思勉等大师级作品,为领导干部提供治国理政参考和修养镜鉴,是一套值得温故知新并具有现实指导价值的经典读物。

鲁迅讲小说 目录


出版说明
题记
序言

**篇 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
第二篇 神话与传说
第三篇 《汉书。艺文志》所载小说
第四篇 今所见汉人小说
第五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上)
第六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下)
第七篇 《世说新语》与其前后
第八篇 唐之传奇文(上)
第九篇 唐之传奇文(下)
第十篇 唐之传奇集及《杂俎》
第十一篇 宋之志怪及传奇文
第十二篇 宋之话本
第十三篇 宋元之拟话本
第十四篇 元明传来之讲史(上)
第十五篇 元明传来之讲史(下)
第十六篇 明之神魔小说(上)
第十七篇 明之神魔小说(中)
第十八篇 明之神魔小说(下)
第十九篇 明之人情小说(上)
第二十篇 明之人情小说(下)
第二十一篇 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及后来选本
第二十二篇 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
第二十三篇 清之讽刺小说
第二十四篇 清之人情小说
第二十五篇 清之以小说见才学者
第二十六篇 清之狭邪小说
第二十七篇 清之侠义小说及公案
第二十八篇 清末之谴责小说
后记
编后记
展开全部

鲁迅讲小说 节选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说:经典是那些正在重读的书,经典是常读常新的书。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代经典作品中蕴藏着富民强国的丰富智慧、众多值得汲取和反思的经验教训。民为贵、君为轻的治国理念和民本思想,清正廉洁、克勤克俭的为官之道,允公允能、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如临如履、朽索驭马的防腐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精忠报国、捐躯济危的民族大义,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气节操守,自强不息、精进向上的积极人生,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求是精神,温良恭俭、己欲达而达人的人间关爱,厚德载物、不涓细流的博大胸襟,等等,对领导干部有着重要的镜鉴和启迪作用。
《领导干部读经典》**辑辑选民国人文精粹,囊括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蔡元培、鲁迅、朱自清、郑振铎、吕思勉等大师级作品,为领导干部提供治国理政参考和修养镜鉴,是一套值得温故知新并具有现实指导价值的经典读物。

鲁迅讲小说 相关资料

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人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讫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
  《隋志》有《列异传》三卷,魏文帝撰,今佚。惟古来文籍中颇多引用,故犹得见其遗文,则正如《隋志》所言,“以序鬼物奇怪之事”者也。文中有甘露年间事,在文帝后,或后人有增益,或撰人是假托,皆不可知。两《唐志》皆云张华撰,亦别无佐证,殆后有悟其抵牾者,因改易之。惟宋裴松之《三国志注》,后魏郦道元《水经注》皆已征引,则为魏晋人作无疑也。
  南阳宗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曰,“谁?”鬼曰,“鬼也。”鬼曰,“卿复谁?”定伯欺之,言我亦鬼也。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共行数里,鬼言步行大亟,可共迭相担也。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大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死,故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死,不知鬼悉何所畏忌?鬼曰,唯不喜人唾。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